最新发布
“努力推动泰州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系列发布会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专场
  • 信息来源:市政府新闻办
  • 发布日期:2023-08-31 09:30
  • 浏览次数:

时间:8月31日(星期四)上午9:30

媒体:中央、省级媒体,泰州市主要新闻媒体,以及部分网络媒体。

主持人:泰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市文联党组书记周焕祥

嘉宾:泰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辉,市经济运行监测服务中心主任张东波,市市政园林事业中心主任仲亚荣,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海,市水利局总工程师祁海松。

发布会现场

周焕祥泰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市文联党组书记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系统反映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担当新作为,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举办“努力推动泰州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系列发布的第五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专场。

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泰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辉,市经济运行监测服务中心主任张东波,市市政园林事业中心主任仲亚荣,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海,市水利局总工程师祁海松,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我市贯彻总书记对江苏“四个走在前”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发展中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升区域整体发展能级和引领水平的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市发改委介绍我市更高质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积极融入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情况。

张东波(市经济运行监测服务中心主任):各位媒体朋友,上午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参加此次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我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积极融入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情况。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365体育比分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的“做好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文章”,在长三角的坐标系里找准定位,在一体化的大棋盘中统筹谋划,持续擦亮“健康名城、幸福泰州”城市名片,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向上。地区生产总值迈上6000亿元台阶,两年增幅居全省首位;中心城区、滨江发展区、里下河生态经济区三大板块分工互补、协调发展,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连续三年入选“365体育比分最具幸福感城市”,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为新时期我市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做示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高规格推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市紧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一体推进。一是加强系统谋划。成立泰州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6个市(区)政府和32个市级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编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泰州实施方案》,在充分考虑我市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打造跨江联动样板区、绿色生态宜居区、科技创新转化基地和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彰显泰州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新价值。二是深化区域合作。与上海市静安区签订深化友好市区合作框架协议,实施农超对接、加强文旅交流。推动泰兴与常州新北区跨江联动,在港口运营、政务服务、应急管理等方面合作创新,共建跨江融合发展先导区。三是建设枢纽泰州。全力推进北沿江高铁、常泰长江大桥、扬泰国际机场二期等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面向长三角、接轨沪宁杭”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四是深入探索研究。积极开展《“十四五”时期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泰州融入苏锡常都市圈发展的调研思考》等课题研究。联合无锡、常州进行深化跨江融合发展,促进江苏中轴崛起路径研究,并积极争取省级层面支持跨江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的中部支点。

二、高质量推进产业转型协同创新

围绕打造“一个产业体系,四个特色产业集群”,从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入手,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全力推动主导产业协同发展。牵头连云港市、无锡市组建生物医药集群,联合南通市、扬州市组建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均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2022年,全市大健康产业总规模达2850亿元,其中医药产业规上企业实现产值946亿元,约占全省的20%;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汽车零部件和精密制造等四个特色产业集群总产值达3810.8亿元,其中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增长30.3%。二是积极导入优质科技创新资源。组建运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泰州分院,招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区域总部、研发中心以及高校院所、研发机构入驻。建成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创成全国第三个、全省首个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市外布局建设离岸创新中心14家,与清华大学、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15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省委信长星书记在泰州调研期间对离岸创新中心做法予以充分肯定。三是持续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打响“泰好办”营商环境品牌。开展行政审批超时默认制试点,出台全国首家市场监管领域“首违不罚”地方标准,成功开发全省领先的“一件事”集成服务智慧平台,基本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省内通办”。泰州医药高新区和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江苏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区。

三、高水平推进生态环境联治共保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决策部署,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一是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制定全国首个《健康长江评价技术规范》,“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指挥中心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试验基地。实施86个长江生态环境整治修复重点项目,泰州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经验在长江全流域推广。二是联合打击非法河湖采砂。发挥上下游、左右岸执法巡查联动机制作用,组织交界水域清江行动,联合南通、常州、苏州、无锡、镇江等地,对所辖水域重点江段违规移动、非法停靠的各类采砂船只进行全方位清查,有效遏制交界水域非法采砂行为。三是全面实施生态监测保护。完成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全面摸清全市生物多样性状况,探索建立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动态掌握国家珍稀濒危鸟类青头潜鸭、黑脸琵鹭、白头鹤等迁徙栖息。与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工程建设局、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签订《关于加强建兴高速公路兴化段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框架协议》,打造全国首个高速公路智能生物多样性观测站,持续掌握区域生物多样性水平和变化趋势。

四、高标准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公共服务标准化、社会保障互联互通、社会事业联动发展。一是共建医疗服务“保障网”。与南京医科大学合作共建泰州市人民医院、泰州临床研究院,入选国家发改委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积极加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长三角儿童重症医学联盟”等专科专病联盟。实现省内及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门诊、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十四五”以来我市新增2家三级甲等医院、4个省级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创成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5个。二是共建养老服务“共享点”。制定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指导性目录,推出普惠性养老服务、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等4大类9项具体服务项目。发布首个省级地方标准《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规范》,为医养结合步入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提供技术支撑,实现长三角区域惠老助老优待政策的共建共享。三是共建生态旅游“朋友圈”。充分发挥泰州文化旅游长三角全域推广中心作用,与上海久事集团合作推出“沪泰旅游年卡”,深化与无锡、嘉兴等城市商旅企业合作,共建长三角生态旅游线路。围绕“幸福泰州”加大推介力度,举办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梅兰芳艺术节等系列节庆活动,彰显泰州优秀文化。推动建设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擦亮兴化垛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片,持续提升“千垛菜花”“水上森林”等品牌影响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田园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市在高质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中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365体育比分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立足新发展阶段,区域协调发展任重道远。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决策部署,更大力度推进全市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具体工作。

一是加快锡常泰跨江融合高质量发展城市组团建设。联合无锡、常州深入开展跨江融合发展城市组团研究,编制锡常泰跨江融合城市组团实施方案,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研究重大议题。积极争取省级层面出台支持政策意见,明确泰州加快跨江融合的城市定位与路径,促进江苏中轴崛起。

二是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锚定发展目标,用足用好省委、省政府支持政策,加快重大改革事项赋权、重点创新载体建设,持续提升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水平。推动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共建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专业研究所,持续深化与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等高校院所合作,加快集聚优质医疗服务、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医学人才等高端资源。

三是提升共建园区跨江融合水平。优化江阴—靖江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实现产业协同配套、节点空间衔接呼应、城市功能协调联动,努力打造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推动江阴高新区—黄桥工业园持续合作共赢,打造跨江融合高质量发展共建园区。支持黄桥经济开发区与上海金桥集团开展“黄金双桥”园企共建党建联建活动,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推动园区项目建设、产业转型。

四是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根据《江苏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加大力度推进试点机制探索,制定泰州市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建立反映生态康养产业投资价值的特定地域单元环境基础指标体系,绘制生态系统空间分布图,搭建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数字化平台,完成相关试点镇第一次生态产品总值核算,为区域协调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源。

推动全市区域协调发展,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加压推进、全力以赴,细化责任、狠抓落实,把这项任务干好干出彩,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


周焕祥泰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市文联党组书记)谢谢张主任。下面请记者朋友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请举手示意。

江苏广电记者:城市道路、桥梁、供水、污水、排水、燃气等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运行的生命线,近年来泰州市在建设市政基础设施方面有哪些成效,下一步的举措有哪些,能不能向我们介绍一下?

仲亚荣(市市政园林事业中心主任):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广大市民百姓的生活必需,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未来。近年来,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生活污水治理、雨污水管网修复等一系列成效显著的工程项目。

污水治理工作不断突破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污水治理作为当前我市生态环境领域的一号工程,2020—2022年,全市累计投资19.5亿元用于雨污水管网新改建及检测修复,实现老旧污水管网检测全覆盖,并建立以5—8年为周期的循环检测修复机制,全力保障管网运行安全;累计投资4.4亿元用于污水处理厂扩建,新增处理能力9万吨/日;累计投资9.2亿元实施了445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

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污水管网1425公里,建成区污水主次干管实现全覆盖,9座城市生活污水厂总处理规模54万吨/日。全市城市建成区1760个小区(组团)中,已有62%实现了雨污分流。2019年,市区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和污水直排口,2021年,全市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和污水直排口,同步推进水岸联动整治,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供水供气保障更加全面

随着2021年兴化市长江引水工程的建成通水,全市实现了以长江水作为主供水水源。2022年,全市公共供水总能力达到141万立方米/日,年供水量4.2亿立方米,均为经过深度处理的优质水。城乡统筹区域供水体系不断完善,广大乡镇和农村居民也享用到了与城市居民“同品质”的饮用水。

全市城市管道天然气普及率达85%左右,年供气量10.3亿立方米。通过大力推进天然气下乡工程,基本完成了天然气向乡镇的延伸,全市82个乡镇均已供应天然气,实现镇镇通全覆盖。

道路建设管养更加精准

截至2022年底,全市建成总长2757公里的城市道路,总面积5060万平方米。为进一步提升居民出行安全,全市持续推进道路脱空检测修复和积水点整治工作,今年汛期极端暴雨期间,市政管网的排水能力也经受住了考验。

路灯照明方面,全市共建成城市照明灯具43.3万盏,其中LED灯具超96%,新、改、扩建道路装灯率、公共区域装灯率达100%,亮灯率达98.7%。地下管线方面,市区已经普查各类管线超过5800公里,2022年完成泰州市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并投入使用,基本实现市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信息的采集、更新、利用、共享,满足设施规划建设、运行服务、应急防灾等工作需要。


下一步,我们将突出民生保障和安全韧性,着力构建区域市政基础设施协调共管的新格局,夯实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

污水治理方面:力争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每年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到2025年末全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75%,比全国“十四五”末目标提高5个百分点,完成600个以上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基本实现小区雨污分流全覆盖。新增8万吨/日的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以基本满足“十四五”期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处理需求。

供水保障方面:实施三水厂扩建工程,市区新增15万吨/日自来水供应能力,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全面开展城乡统筹区域供水调查评估,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工作成效,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对老旧供水管网逐步进行更新。

燃气安全方面:全面组织开展全市燃气安全整治十大专项行动,落实“大检查、大体检、大整治、大改造、大宣传”五大工作要求,着力解决“气、瓶、阀、管、网、环境”六大问题。

道路管养方面:全面梳理建成区市政道路管养情况,对使用年限较长、路面破损严重、市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道路进行逐步更新改造,并同时更新雨污水管网。

城市生命线建设方面:按照“综合监管+智慧监测”的思路,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优先实施道路积水点预警、燃气泄漏报警、供水爆管监测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

现代快报记者: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明确指出,到2025年枢纽泰州建设要取得积极成效。请您介绍一下我市推进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情况?

赵海(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交通运输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交通先行”理念,大力提振“四敢”精气神,加快建设现代化的枢纽泰州,为全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一是加快形成对外交通枢纽型布局。我们坚持把开辟对外交通“大通道”作为首要任务,推动我市加快成为国家交通主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将泰州“苏之中”的地理区位条件,真正释放成跨江融合、交汇四方的区位优势。

1.全力攻坚高铁大通道建设。续建项目1个,北沿江高铁(泰州段)全线用地组卷报批材料已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查,现场正在进行桩基施工。前期项目2个,盐泰锡常宜铁路(泰州段)全线已取得洪评批复,正在开展初步设计前置要件办理工作;常泰铁路(泰州段)可研报告已评审,正在开展可研批复前置要件办理。

2.全力突破跨江融合大通道建设。续建项目3个,常泰长江大桥开展主塔上塔柱施工,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开展盾构施工,张靖皋长江大桥开展南北航道桥及引桥主体施工。

3.全力推进高速公路大通道建设。续建项目4个,阜溧高速公路建湖至兴化段开展路面沥青面层施工,常泰大桥北接线开展路面底基层施工,沪陕高速公路平广段扩建工程开展路面面层施工,宁盐高速公路先导段推进路基桥梁施工,其他标段已完成招标。新开工项目1个,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北接线开展主体施工。前期项目5个,东兴高速已获自然资源部用地批复,正在开展施工招标工作;京沪高速公路广陵至靖江段扩建工程工可已通过审查;如常高速公路黄桥至泰兴段推进用地报批;盐靖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深化工可研究;泰州至常州高速公路已获省交通运输厅同意正式开展前期工作。全力服务航空大通道建设。打造国际旅游航空枢纽机场,提升航空服务能力,保障扬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加快建设。

二是加快构建市域交通一体化网络。我们致力提高泰州中心城区首位度,全面畅通市域内客流、物流的快速循环。

1.高标准谋划集疏运体系建设。接续市域南北干线公路断点,补齐区域物流联动短板,完善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推进泰州市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特许经营项目,有效破解融资难题,打通232省道泰州城区段和站前路货运通道,优化货物运输结构;实施泰州西货站扩能改造工程,满足区域企业的铁路运输需求;建设泰州西货站铁路物流园,打造面向苏中、辐射长三角的苏中铁水联运物流中心。目前正在加快出台实施方案,力争尽快开工建设。

2.大力度推进城市快速交通建设。坚持把城市快速路网建设作为加快实现市区一体、市域一体的关键引领。姜堰南绕城快速化改造工程已建成通车,姜高路二期快速化改造工程、东环高架南延快速化改造工程正在开展工可研究和初步设计研究工作。

3.全方位优化区域内路网建设。继续加密和完善国省干线公路网、“四好农村路”网,不断畅通市域交通内循环。确保姜高路改扩建工程年内建成通车,全力推进328国道泰州段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农村公路服务水平。

三是全力提升港航基础设施能级。贯彻落实省政府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要求,实施干线航道提档升级,推进沿江港口高质量发展。

1.加快完善干线航道网。推动泰东线和通扬线(兴化海陵段)纳入省二级航道网规划。兴东线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已形成工可报告中间成果。

2.持续深化江海河联运中心港建设。沿江7个5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深国际物流中心码头工程2个10万吨级泊位和永安一、二期改建工程2个7万吨级泊位加快建设,预计在2024年全面竣工投产,届时将成为长江流域最先进的煤炭专用码头和长江沿线单体吞吐量最大的粮食专用码头,更好地支撑我市打造长江流域专业化大宗散货集散和交易基地。

3.积极谋划码头能级提升。抢抓国家五部委大力支持港口码头改建扩建工作的契机,积极鼓励和服务港口企业扩大投资,在基本不新增或少量新增岸线的基础上,推进港口岸线集约高效利用,通过对高港港区杨湾益嘉码头等6个港口项目的改扩建,实现码头靠泊等级、作业效率和安全环保水平的有效提升。

扬子晚报记者:今年7月365体育比分海河流域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水利部8月21日上午刚刚召开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防御情况发布会。而我市今年七月六日至七月七日也发生了一次短时强降雨,24小时单站最大雨量突破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极值。我想请问面对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的情况,“十四五”后期,在防洪排涝重大基础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祁海松(市水利局总工程师):感谢记者同志的提问。“十三五”以来,我市先后实施了川东港、泰州引江河二期整治工程和下官河整治工程等一批流域性防洪工程以及马甸水利枢纽改建工程和东姜黄河、西姜黄河、古马干河、蚌蜒河、南干河等区域骨干河道整治工程,累计投入各类水利资金112亿元,有效提升了我市的防洪排涝能力,保障了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面对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的情况,比如2016年通南地区涝灾,2020年长江流域性洪水,以及今年的“7.7”暴雨,我们也认识到我市在流域、区域、城市等防洪体系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流域方面,主要存在长江河势不稳及堤防百年一遇达标率不高的问题。我市97.8公里长江岸线中,列入省长江河道崩岸险情监测预警的易坍江段共7处46.5公里,其中医药高新区杨湾段、靖江民主沙段为I类预警段,长10公里;靖江长江农场段为II类预警段,长16公里;永安洲、西界河、下四圩、炮台圩节点等为Ⅲ类预警段,长20.5公里,坍江风险仍存在。另外,长江堤防百年一遇达标率不高,我市现有163.8公里江港堤防,达百年一遇的仅45.6公里,达标率不足30%。

区域方面,主要存在中小河流治理率不高和通南地区引排能力不足的问题。我市列入江苏省骨干河道名录中的中小河流共64条,总长1651公里。全市累计完成中小河流整治共35条(段),实施总长度为794公里,治理率为48%。另外,我市通南地区排涝以自排入江为主,现状排涝标准仅达1020年一遇左右,在短时强降雨频发的情况下,如遇长江高潮位顶托,极易造成灾情。

城市方面,主要存在城市开发建设和防洪排涝设施建设不同步问题。比如城市建设时规划河道开挖与老河道处理之间不协调,导致河道断头、淤积,影响河道引排功能的发挥。另外部分地区未严格按照城市防洪标准控制地面竖向标高,在本次“7.7”暴雨时受淹较重。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防洪减灾体系,“十四五”后半期,计划实施以下几项重点防洪减灾工程。

1、长江扬中河段二期整治工程(泰州段)

项目涉及我市的主要包括泰州杨湾2.5公里的礁板沙水下平台、泰州大桥、界河口段7.1公里的护岸。工程总投资约2亿元。省厅于2020年组织开展了工程的前期工作,水利部已完成项目的咨询审查,下一步将正式进入可研报批。

2、长江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

对医药高新区(高港区)、靖江市、泰兴市约118.27公里的江港堤防及52座穿堤建筑物按百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达标建设,计划总投资约22亿元。“十四五”期间计划对未达标江港堤防进行加固,计划完成投资约6亿元。

3、通南地区引排能力提升工程

结合超标准洪水防御以及长江低潮位引水,计划依托现有夏仕港排涝优势,深入挖掘增产港、靖泰界河等河道排涝潜力,新建南官河泵站、过船港泵站、天星港泵站,增加150-200个流量的动力,提升泰州市通南地区引排能力。

项目总投资约12.2亿元,“十四五”期间计划先行实施南官河泵站工程,拆除现状口岸闸,新建闸站结合型式南官河闸站,设计流量初步考虑5080立方米每秒,投资约3亿元。

4、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实施生产河、羌溪河、两泰官河及南干河高港段、新曲河、兴盐界河、雌港雄港等项目,整治河长约96.6公里,主要建设内容为河道疏浚,新建护岸、沿线配套建筑物改造及水土保持等,项目总投资约8亿元。

5、城市防洪工程

针对“7.7”暴雨造成的涝情,我局目前正在研究建设周山河新城片区防洪包围圈,将周山河以南、生产河以北、南官河以西,白马前进河以东范围进行防洪圈包围,新建防洪排涝建筑物,沟通排涝河道,确保周山河新城片区防洪安全。

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深入贯彻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关于防汛抗洪救灾的会议精神,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提升我市防洪减灾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国际在线记者:近年来,泰兴在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我想请问,下一步,泰兴将如何更高质量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融入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刘辉(泰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感谢主持人的提问。很高兴和大家在这里见面,首先,向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给予泰兴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近年来,我市围绕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机制联通方面,我们建立跨江融合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组织代表团常态化开展政务、商务互访,今年4月份,在原有基础上,我们和常州新北区就危化品安全生产、政务服务“跨江通办”、跨江融合信用合作等3项具体工作签订了战略协议,进一步打破机制壁垒、畅通对接渠道、细化合作内容、提高联通效益。在产业融合方面,我们重点推进黄桥经济开发区和上海金桥集团、江阴高新区合作共建,惠尔信、长虹三杰、九天光电、神意科技等一批苏南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大大提升了园区综合竞争力,2022年,共建园完成开票销售67.7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900万美元,省南北共建园区考核位次上升至第14名。在人才交流方面,我们以培养谋划发展有思路、视野开阔有眼界、创新工作能力强的“开拓型”年轻干部为目标,近年来,先后选派17名优秀年轻领导干部、乡科级后备干部和党政青年人才,到上海、苏南等先进地区、园区挂职锻炼,提升服务发展的能力本领。

下一步,泰兴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苏要做好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通大文章”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省委赋予泰州“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城市”的新定位和新使命,继续以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纲要和江苏方案为指引,以对接苏锡常、接轨上海、放眼长三角为取向,大力推进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区域协同、资源合作共享,着力提高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改革开放、园区建设水平,争做泰州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桥头堡和排头兵。

一、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打造长三角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创新型县市。以国家创新型县(市)创建为契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县域发展的首选战略和首要动力,更加注重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耦合契合,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一是健全“1+2+2+X”区域科创体系,“1”就是推动泰兴经济开发区融入苏州实验室应用网络,“2”就是建好上海(虹桥)、苏州两个离岸创新中心,以及泰兴高新区“三基地五中心”、泰兴经济开发区中试基地,“X”就是打造以国家级为龙头、省级为重点、市级为基础的企业研发机构,全力提升区域科创平台能级。二是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聚焦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未来食品、高端装备等重点方向推进核心技术攻关,争取更多高价值发明专利、PCT国际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让更多企业在细分领域掌握“独门绝技”,提升核心竞争力。三是推行“大院大所+”“互联网+产学研”新途径新模式,用好人才新政“双十条”,放大18名院士参与产业化项目效应,构建“院士+平台”“院士+项目”“院士+人才”创新体系,以“院士经济”促进创新提能、产业提质,将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地。突出制造业当家,深化产业特色强市“123”工程,融通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不断做强现代产业支撑。围绕省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产业链,科学谋划确定我市产业细分领域和发力重点,统筹实施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产业基础再造、卓越产业链打造、未来产业培育等工程,重点打造千亿级化工新材料、五百亿级生物医药两个地标性产业,积极融入泰连锡生物医药集群、通泰扬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前瞻性布局生物基材料、智能仿生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等未来产业,全力争创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实施“百企引航”“千企升级”计划,着力引育一批“链主”“链核”“链源”企业,使每个产业集群都拥有龙头型企业、标志性产品,更好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成整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围绕产业全生命周期,积极发展研发设计、软件信息、科技金融、商务贸易、维保检测、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更好赋能产业,实现产业延链增值,促进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更富含金量的“三二一”提升。

三、聚焦扩大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长三角地区融合发展的新高地。以更大程度改革开放推进更大范围跨江融合,加强战略协同、工作对接和机制创新,全面做好区域互补的大文章,加快实现相互赋能、共同发展。抢抓北沿江、盐泰锡常宜铁路及常泰长江大桥建设先期效应,高标准谋划跨江融合路径,促进区域交通链精准对接、产业链协同发展、商贸链深度融合,推动跨地合作、跨区合作、跨园合作,提升主导产业参与扬子江城市群、苏锡常都市圈分工协作水平,加快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积极申报设立海关特色监管区域,力争中短期内建成B型保税物流中心,规划推进综合保税区建设远期任务。加快港口资源整合力度,加强通用码头建设和功能提升,拓展与太仓港、上海港以及各自贸区的对接合作,努力承接大港大区溢出功能。进一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积极拓展贸易、金融、信息、大宗商品交易、航运配套等生产性服务功能。加强与常州港深度融合,共同推进与沿线开发区、产业基地、物流园区的连接通道建设,长远谋划市域航运网络,合力打造“常泰江海河铁公联运综合枢纽中心”。

谢谢大家。


周焕祥泰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市文联党组书记)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可与有关部门或相关市(区)联系,会后进行深入采访。同时,也请各位媒体朋友对本场发布会和接下来的系列主题发布给予大力支持和深入报道。

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各位媒体朋友:

上午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参加此次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我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积极融入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情况。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365体育比分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的做好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文章,在长三角的坐标系里找准定位,在一体化的大棋盘中统筹谋划,持续擦亮健康名城、幸福泰州城市名片,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向上。地区生产总值迈上6000亿元台阶,两年增幅居全省首位;中心城区、滨江发展区、里下河生态经济区三大板块分工互补、协调发展,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连续三年入选365体育比分最具幸福感城市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为新时期我市在高质量发展中、做示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高规格推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市紧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一体推进。一是加强系统谋划。成立泰州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6个市(区)政府和32个市级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编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泰州实施方案》,在充分考虑我市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打造跨江联动样板区、绿色生态宜居区、科技创新转化基地和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彰显泰州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新价值。二是深化区域合作。上海市静安区签订深化友好市区合作框架协议,实施农超对接、加强文旅交流推动泰兴与常州新北区跨江联动,在港口运营、政务服务、应急管理等方面合作创新,共建跨江融合发展先导区。三是建设枢纽泰州。全力推进北沿江高铁、常泰长江大桥、扬泰国际机场二期等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面向长三角、接轨沪宁杭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四是深入探索研究。积极开展《十四五时期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泰州融入苏锡常都市圈发展的调研思考》等课题研究。联合无锡、常州进行深化跨江融合发展,促进江苏中轴崛起路径研究,并积极争取省级层面支持跨江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的中部支点

二、高质量推进产业转型协同创新

围绕打造“一个产业体系,四个特色产业集群”,从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入手,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全力推动主导产业协同发展。牵头连云港市、无锡市组建生物医药集群,联合南通市、扬州市组建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均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2022年,全市大健康产业总规模达2850亿元,其中医药产业规上企业实现产值946亿元,约占全省的20%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汽车零部件和精密制造等四个特色产业集群总产值达3810.8亿元其中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增长 30.3%二是积极导入优质科技创新资源。组建运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泰州分院,招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区域总部、研发中心以及高校院所、研发机构入驻建成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创成全国第三个、全省首个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市外布局建设离岸创新中心14家,与清华大学、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15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省委信长星书记在泰州调研期间对离岸创新中心做法予以充分肯定。三是持续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打响“泰好办”营商环境品牌。开展行政审批超时默认制试点,出台全国首家市场监管领域首违不罚地方标准,成功开发全省领先的一件事集成服务智慧平台,基本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省内通办泰州医药高新区和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江苏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区

三、高水平推进生态环境联治共保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决策部署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一是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制定全国首个《健康长江评价技术规范》,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指挥中心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试验基地。实施86个长江生态环境整治修复重点项目,泰州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经验在长江全流域推广。二是联合打击非法河湖采砂。发挥上下游、左右岸执法巡查联动机制作用,组织交界水域清江行动,联合南通、常州、苏州、无锡、镇江等地,对所辖水域重点江段违规移动、非法停靠的各类采砂船只进行全方位清查有效遏制交界水域非法采砂行为。三是全面实施生态监测保护完成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全面摸清全市生物多样性状况,探索建立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动态掌握国家珍稀濒危鸟类青头潜鸭、黑脸琵鹭、白头鹤等迁徙栖息。与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工程建设局、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签订《关于加强建兴高速公路兴化段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框架协议》,打造全国首个高速公路智能生物多样性观测站持续掌握区域生物多样性水平和变化趋势。

四、高标准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公共服务标准化、社会保障互联互通、社会事业联动发展。一是共建医疗服务“保障网”与南京医科大学合作共建泰州市人民医院、泰州临床研究院,入选国家发改委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积极加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长三角儿童重症医学联盟”等专科专病联盟。实现省内及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门诊、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十四五”以来我市新增2家三级甲等医院、4个省级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创成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5个。二是共建养老服务“共享点”。制定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指导性目录推出普惠性养老服务、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等4大类9项具体服务项目。发布首个省级地方标准《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规范》,为医养结合步入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提供技术支撑,实现长三角区域惠老助老优待政策的共建共享。三是共建生态旅游“朋友圈”充分发挥泰州文化旅游长三角全域推广中心作用,与上海久事集团合作推出“沪泰旅游年卡”深化与无锡、嘉兴等城市商旅企业合作,共建长三角生态旅游线路。围绕“幸福泰州”加大推介力度,举办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梅兰芳艺术节等系列节庆活动,彰显泰州优秀文化。推动建设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擦亮兴化垛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片,持续提升“千垛菜花”“水上森林”等品牌影响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田园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市在高质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中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365体育比分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立足新发展阶段,区域协调发展任重道远。下一步,我们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决策部署,更大力度推进全市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具体工作。

一是加快锡常泰跨江融合高质量发展城市组团建设。联合无锡、常州深入开展跨江融合发展城市组团研究,编制锡常泰跨江融合城市组团实施方案,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研究重大议题。积极争取省级层面出台支持政策意见,明确泰州加快跨江融合的城市定位与路径,促进江苏中轴崛起。

二是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锚定发展目标,用足用好省委、省政府支持政策,加快重大改革事项赋权、重点创新载体建设,持续提升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水平。推动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共建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专业研究所,持续深化与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等高校院所合作,加快集聚优质医疗服务、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医学人才等高端资源。

三是提升共建园区跨江融合水平。优化江阴—靖江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实现产业协同配套、节点空间衔接呼应、城市功能协调联动,努力打造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推动江阴高新区—黄桥工业园持续合作共赢,打造跨江融合高质量发展共建园区。支持黄桥经济开发区与上海金桥集团开展“黄金双桥”园企共建党建联建活动,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推动园区项目建设、产业转型。

四是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根据《江苏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加大力度推进试点机制探索制定泰州市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建立反映生态康养产业投资价值的特定地域单元环境基础指标体系,绘制生态系统空间分布图,搭建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数字化平台,完成相关试点镇第一次生态产品总值核算,为区域协调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源。

推动全市区域协调发展,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加压推进、全力以赴,细化责任、狠抓落实,把这项任务干好干出彩,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